• 首页
  • 文联概况
  • 文艺动态
  • 协会学会
  • 区县文联
  • 期刊方阵
  • 艺苑名家
  • 佳作荐赏
  • 在线服务
  • 文艺动态
    您当前位置:梵净山文艺网 >> 文艺动态 >> 浏览文章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    

     

      本栏目旨在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热情讴歌铜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反映全市上下展现的新气象新面貌。

     

    一座“追梦桥”

     

      老家在铜仁市下辖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却也是陪伴了我十五年的地方。那儿没出过什么身世显赫的大名人,也没有日进斗金的大商铺,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些年来,院子里的年轻人大多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留下的只是一些晚饭过后,坐在门口石凳上抽着旱烟的老人和滚着铁圈四处玩耍的孩子。

      那儿是铜仁市的极贫乡镇,留给我的记忆是小时候那些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雨天里满是黄泥巴的小路和每遇雷雨天必停电的尴尬。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们一家搬迁到了离城区不远的移民安置区,开始了新的生活。

      初到安置区,显得有些慌乱。周围高楼林立,置身其中自然与在老家不同。没了门口葡萄藤可以荡,儿时的玩伴都一个个离得很远,我这样思索着。父亲提前两天办好手续便领了钥匙,小妹迫不及待的冲在前面想一睹那新房的真容。我们几个跟在身后虽没有那么明显,欣喜之情却也无法掩。进入新房,明亮且宽敞的客厅出现在眼前,与老家坑坑洼洼的堂屋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是一个不怎么会把情绪表现出来的人,这次却也让我看出一些破绽。他穿过客厅看了看两间房后又绕到厨房瞧了瞧,比刚才多了一丝复杂情绪。我想大概是因为对老家的不舍吧,毕竟那是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地方。

      简单的收拾后,母亲便精心准备来到这里的第一顿晚饭,父亲坐在沙发上思考着什么,也不说话。平日里父亲就很严,他的这一举动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接下来的一番对话,让我感触颇深。“今天能够搬到这里,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还得守着几亩荒田过日子”。我自然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支持毋庸置疑但突然的正式,让我感到一些压力。“但是你也要知道,并不是搬上来了就什么都不用管了,自己的生活还得靠自己去奋斗。”父亲又说了几句简短的话,包含着太多内容与情感。这些话再一次提醒自己应该加倍努力,以此摆脱贫困,甚至帮助其他同样的人摆脱贫困枷锁,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午饭过后,楼下人声鼎沸,我带着好奇心下楼一探究竟。走到广场入口便看见几个大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招聘现场”。由用人单位自行搭建的多个红色遮阳棚前放置着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职位表里既有附近的超市售货员、餐馆服务员亦有远在苏州的工厂员工、企业经理。想你之所想,基本覆盖每个人的就业需求,一个个的机遇解决了搬迁群众最为担心的头等大事。人潮中我发现母亲的身影,她正和一位年龄相仿的阿姨在谈论着什么。晚饭时得知,原来她和一位来自沿河的阿姨一起面试了附近一家超市的售货员,已经成功了,隔天去医院办理健康证就可以上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大家吃饭时吃得更香了。

      年底,收到银行的提醒短信我才意识到身份证就快过期了,按以往的程序这种情况得到市区坐几个小时的车回到户籍地派出所换领。当日隔壁的刘阿姨正与母亲聊天,恰巧听到我准备买票回老家换领身份证便对我说道:“毛,就在小区上面不远的派出所就可以办了,不用跑回去。”这一消息,足足让我省去几个小时的颠簸。大概六七分钟的路程,到了派出所户籍室从工作人员处得到确切信息的确可以异地办理而且她在得知我是移民搬迁户后告诉我:“移民搬迁户第一次可以免费享受包邮到家。”这样一个小的举动无不温暖着搬迁群众的心。政府的举措可谓细致入微,照顾到了方方面面,让搬迁群众真正感受到幸福感与归属感。

      坐在窗前的椅子上,盘子里放了水果和饮料。母亲说帮扶家里的哥哥刚走没多久,那些都是他带过来的,这是经常的事情。与之前的帮扶姐姐相同,他们经常性来家里询问最近是否遇到问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等等,让搬迁群众再一次感受到异地的温暖。母亲自前年大病后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前段时间旧病复发又不怎么舒服,帮扶我家的姐姐知道后,隔天便陪母亲去中医院检查,幸无大碍。细细思索,一直以来帮扶家里脱贫的哥哥姐姐他们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母亲、父亲生活也都非常的不容易。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还得分出精力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逐步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由衷感谢他们的付出并致敬每一位曾经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真诚的道一声:“你们苦了!”

      他们的事迹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受国家之恩惠,享搬迁之幸福毕业后定要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用热血去基层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出更加美好青春华章。这是可以去追寻、去实现的梦,一座“追梦桥”连起来的梦。

     

     

    泡木梁子——让青春之花再次盛开的地方

     

      心,一直充满着激情,尤其是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号角下。

      2018年夏天,随着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战略的纵深推进,我被下派驻村。驻村,成了我人生中最具特殊意义的阶段。泡木梁子,则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泡木梁子是一道雄奇绵延的山梁,这里古树参天,空气清新,风光秀丽。在阴雨天气里,云雾飘渺,如轻纱笼罩,群山若隐若现;在晴天里,景明气清,如美画妙卷,到处郁郁葱葱。

      坐落在山梁深处的泡木村,有七个村组,共272户,849人,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薄弱,属深度贫困村。

      我负责了十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并包干一个叫半衙的村民小组全面工作,同时还兼理村级日常资料、建设村级档案。

      有人说,深度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最难搞,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不以为然,我认为 “刁民”是因为政策没讲解到位,干部工作没做到位,老百姓才“刁”的。于是,我开始跟这个“刁”较起真来,每一次走访农户,我都先入为主,做好了被“刁”的准备,认真记录、分析。

     

    “刁民”之“刁”

      田茂康,是油菜坪组的大明星,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乡亲们都说他“懒得烧蛇吃”。用扶贫工作专业术语来定义,就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刚到他家,第一印象就是满地脏鞋、满桌杂物、满床衣裳……还有,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的腐臭味不停地挑衅着我的嗅觉。

      我听到了田茂康的埋怨: “你们这些帮扶干部都一样,光是一天打‘话平伙’,又不送点钱……”

      “你啷个浪个说喃?党和政府派我们来扶贫,首先就是要扶志,一来你就想要钱,你这种思想不对嘞……”我一愣,马上想到了“刁”。

      “算了,你们那一套,我不爱听,你们空起两巴掌来,你说我啷个得脱贫?你们不要来烦我……”田茂康一脸的不耐烦。

      第一次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在慌乱中草草结束。

      在接下来几个月对他家庭情况深入了解中,我换着角度、方式跟田茂康宣传扶贫政策,讲解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先例。同时还帮助田茂康的三个子女落实了上一年和本年度的教育资助;为其生病的母亲寻医问药,并帮助他报销其母亲生病住院的医疗费用;帮着他维修房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大半年,在和我不断的接触中,田茂康逐渐和我拉近了距离——同我话也多了起来,还不时对我说的话点头称是;多次主动邀请我去他家吃饭;为了让我不再批评他,他开始动手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见时机成熟,经我和尖刀班同志商量,购了一批鸭苗送给田茂康等贫困户,并请技术人员培训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还把油菜坪闲置的大量田土规划出来,让田茂康等人种植蔬菜。这些,他都欣然同意了,积极参与,也越来越勤快地劳作,还对我承诺:要好好搞,争取有个好的收成,把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

     

    因户施策

      泡木村大多数村民都直截了当地把“淳朴”写在脸上。

      比如田兴武——一个低保贫困户。我刚来时,他家属还没有病逝,整个家就是因家属久病和无劳动力而贫的。初次到他家时,我很不习惯,常住人口为2人的家里脏乱不堪,妻子长期卧床不起,屎尿都在床上我捏着鼻子给他家收拾干净。并着重关注他家的收入和他老伴医疗政策的保障情况。根据村攻坚队的整体工作推进思路,我把田兴武户纳入了茶叶种植、短平快生猪代养、因户施策生猪代养、光伏发电分红等村集体经济分红范围,确保能长效地增加他的经济收入。

      另外,因无文化,田兴武对所有享受的国家政策均表达不清楚,于是我给他讲解应享受政策的具体内容。他每次都好像很懂似的不停地点点头,可回过头,他又睁大眼睛问我:我家可以得什么政策?我老婆住院可以报不?

      我又一次次地对他进行政策的介绍和讲解。我从他给我的一大包证件里挑出了户口本、合医本、贫困卡和一卡通,开始往镇里跑,去合管站、民政办落实并核实他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当我又一次指着一卡通上那些有着极大变化的直观数据,并将这些解释给田兴武听的时候,他欢喜地一个劲儿地说:

      “感谢了,谢谢了,太麻烦你了,严同志!感谢党和政府!……”

      他终于明白政策的实惠了。

     

    冬日里的暖阳

      很快,夏秋过去了,泡木梁子上的寒意越发有些彻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我的帮扶热情却日益高涨。

      季节的明显变化,让我多了一些细心的考虑,使我三天两头往独居和留守老人家中跑了起来。

      球哥,本名叫田兴球,是个独居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每次谈到他,见到他,攻坚队大伙都亲切地叫他“球哥”。这个老人非常乐观,每次听到我们叫他时,他都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答应。

      “感谢党和政府!”这是球哥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的搞头还可以!你们‘拉’来的猪娃,现在四百多斤了,杀了可能吃不完,还是要拿来卖才得行!今年栽的草烟也卖得快,全得这几天你们拿车带我到街上去卖!”

      而后,他欣喜地又在我耳边补了一句:“卖完了!”

      其实,他欣喜的不止大肥猪和草烟。这段时日里,帮他砍好成堆的柴火以及带给他的日用品和保暖衣物、电炉,也让他激动不已。

      ……

      就这样,随着驻村工作的全面深入,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他们和我们驻村干部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密,我们和他们就像失散多年的亲戚和朋友又重逢一样,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不断激荡出越来越彻底的信任和亲热。经过了夏秋攻势、百日攻坚、暖冬行动、春风行动,我们把身影烙印在每一分炎炎烈日的酷热、冰雪封山的寒冷、金秋丰收的欢呼和春暖花开的喜悦中。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用青春的心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力拼搏,努力建设这片厚重土地上滋养我们的家乡。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永不磨灭记忆的泡木梁子——这个让青春之花再次盛开的地方!

    美术、摄影作品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陈如云  《通》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黄进杰  《合欢》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敬  《黔货出山》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刘朝能  《秋天的笑脸》摄影
    铜仁市讴歌新时代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刘朝能  《春天里的农家舞蹈队》摄影)

    下一篇:没有了
    主办:铜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易舟软件
    电话:0856-5223800 13885686138 邮件:ygytr@126.com ICP备案编号:黔ICP备07500100号